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

[新聞] 文化景觀面面觀


文化景觀在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定義上,是一群人長期與自然或環境互動,並產生具有延續性的文化現象,所以文化景觀可以是一個神話故事的場所,也可能是一處具有歷史意義工業地景,或一條彰顯生態永續的水利設施,甚至是發展了上百年、上千年的農林漁牧生產區域。

 因為文化景觀的多元性,和每一個個案擁有的獨特性,因此在保存活化過程中,特別需要具體詳盡的維護保存計畫,可是目前台灣文化景觀的發展,卻徒有登錄公告之名,毫無保存活化之實,或許在文建會剛改制成文化部的此時,政府應更積極深化文化景觀的保存機制與維護制度。

現在的中興新村,已經由國科會中科管理局接管,準備要推動「高等研究園區」。 中興新村登錄為文化景觀的面積,一共有234公頃,佔高等研究園區面積259公頃的90%,可想而知,高等研究園區的開發計畫,根本不可能避開文化景觀的範圍。

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所長李謁政表示,關於文化景觀的保存活化工作,目前沒有任何的施行細則,因此保存程序最重要的部分,就在於地方政府有責任盡速啓動調查、活化再利用的研究計畫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則強調,文化資產的中央主管機關文化部,現在應該站出來,針對中興新村這個複合性的文化資產,提出完整的保存維護計畫,因為唯有擬出所有規範,才能夠讓中科管理局根據規範,去推動「高等研究園區」的執行計畫。

面積雖然比光復新村大兩百多倍,不過中興新村也跟光復新村一樣,有小而美的居家規劃、層次分明的道路分級、完善便利的下水道設施,還有郵局、學校、商店和市場,種種生活機能,一應俱全、無須外求。

雖然現在住民漸漸變少,卻無損於中興新村本身的生活機能,以及累積了將近一甲子的生活文化。

住在中興新村超過40年的黃五妹就說,雖然孩子常接她上台北共住,不過她還是比較喜歡留在老家。因為這裡,有她和家人共同擁有的回憶,也有她的小小院子和冬暖夏涼的綠蔭生活。中興新村裡,跟黃五妹一樣的人比比皆是,在看似規格化的住宅巷弄中,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記憶,而在公共空間的使用上,大家又都有共同的生活模式和文化,同中有異、異中存同,是中興新村最引人入勝的地方。

像是中興新村裡的光明里,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。 長期拍攝中興新村的紀錄片導演陳樂人解釋,走到光明里的感覺,會覺得它非常流暢,每一棟房子前門的路跟後門的路都一直在串連。以空照圖看光明里,它是從中心點光明公園放射性的變成拇指的模樣,裡頭有好多的指紋,指紋就是現在所看到的這些道路巷弄。而這,就是中興新村在文化景觀的意涵,一群人,在一個地方,與自然或環境長期互動後,產生具有永續性或延續性的文化現象。

在中興新村,文化景觀的範圍,涵蓋一處古蹟和十一處歷史建築,在學者眼中,中興新村是一個可以完整呈現,台灣解嚴前政經發展的,典型的複合式文化資產。

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老師進一步解釋,學者們不會只把中興新村當做古蹟或歷史建築,因為整體來說,在文化資產的指定上面,它整塊都叫做文化景觀。

更重要的是,省政府在中興新村、省議會在霧峰,這一個議會跟行政機構,一個民意跟行政機構結合起來,創造了所謂上一個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,台灣從經濟發展,逐漸推動到民主化社會的重大過程。

 只是,高等研究園區的科研、文創產業,和南投縣政府正在推展的都市計畫,能夠以中興新村的文化資產身分優先規劃嗎?

從小在中興新村長大陳樂人,說出了他的憂慮。他強調,中興新村有很多故事,甚至於一棵樹,或是走到巷底的一個小故事,都必須透過住在這裡的人,才有辦法講出來,而一個地方就是透過這樣的故事,才會累積出文化,那為什麼要透過都市計畫把中興新村重新洗牌?等於是一點一點把中興新村的文化價值慢慢撕裂! 文化景觀維護保存計畫,是政府現行制度中,唯一針對文化景觀的相關規範,由地方政府負責擬定。在中興新村,這套計畫是國科會的上位原則,在光復新村,則是活化的基本方向。又因為光復新村與中興新村的時代關聯性,所以台中市政府和南投縣政府,目前正擬訂的維護保存計畫,就顯得特別重要。

文化景觀是文化資產,也是某一特定時間內,生態發展的見證。

糖廠的老樹,說出了日治時期的故事、眷村的老床,傳頌著島上最大一批移民的集體記憶,光復和中興兩個村子的小巷老弄,串起了台灣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軌跡。

 每一處文化景觀在公告之際,都載明了當時代、該地區的重要意義,因此不同的文化景觀,都應該有呼應該區獨特性的維護保存計畫,更不能只將責任交由地方政府一肩扛起。

所以如何強化法令工具、劃分工作權責,剛從文建會改制的文化部,也要快快想個方法一起來面對。

沒有留言:

置頂文章 公告

這是個喜歡著台灣純樸自然的美好事物 純粹與大家分享所見所聞

您的支持 就是我的動力

您的幫助 使南投更好